连续20年专注,只做一件事。我们更专业,我们更用心

产品中心

Products

电 话:010-56248679

手 机:13911161350

联系人:郑经理

E_mail:Orient-long@163.com

地 址: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安宁庄东路18号2号办公楼216室

您当前的位置是:主页 > 糖足文库 >

糖足文库

“爱吃辣的人不易得糖尿病”,是真的吗?

发布时间:2023/03/10 丨 文章来源:未知 丨 浏览次数:

按照2019年的数据,中国糖尿病人数居世界首位。

  全球糖尿病在 20 岁- 79 岁成人中的患病率为 8.3%,患者人数已达 3.82 亿,其中 80% 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。

  中国 18 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 11.6%,意味着,每 10 位中国成年人中,就有 1 位患有糖尿病。

  更严重的是,在中国,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仅为 30.1%,这意味着我国1.14亿糖尿病患者中,有约 8 千万人不知情。

  最近,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:吃辣能改善血糖。

  这项研究基于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的 2 亿多中国人样本展开,分析了饮食偏好的地理分布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。

  01 爱吃辣的人 真的更不容易得糖尿病吗?

  研究结果显示:

  油炸、烧烤、甜食和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,而辣却相反。

  也就是说,喜欢吃辣对于糖尿病反而是保护因素,能够显著改善空腹及餐后血糖。

  而“麻”虽然不能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病率,但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葡萄糖的代谢。

  科研工作者也在不懈的探索中,有研究发现辣椒中的辣椒素与降低空腹血糖水平、胰岛素水平有关。

  吃辣的食物会促进脂肪氧化、能量消耗,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糖尿病、肥胖等疾病发生的风险。

  另有研究发现,辣椒可能会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或者亲和力,提高胰岛素的清除率,改善餐后高胰岛素血症,所以经常吃辣的人出现餐后胰岛素血症的概率会更低。

  也就是说,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,爱吃辣确实可能对糖尿病比较友好。

  所以,用“多吃辣”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,科学吗?

  答案是否定的。

  我们生活中常见的“辣食”,比如火锅、麻辣烫等除了辣之外,往往会同时有高油、高盐等问题。

  所以在具体的食物选择上要注意坚持饮食清淡的原则,需要适度食辣。

  除此之外,我国的糖尿病人群主要还是中老年人,胃肠道状况能不能接受辛辣食物的刺激是因人而异的。

  如果平时吃了辣就肠胃不适,或是有其他不舒服,那就不建议吃辣。有慢性咳嗽、支气管炎扩张的人也不能吃辣,会有诱发哮喘的风险。

  在身体能接受的情况下,可以适当多吃点辣。比如用辣椒代替一些重口味的调味品,就是比较健康的选择。

  另外,还要注意避免重油重盐的烹饪方式。

  02 如何正确预防糖尿病呢?

  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这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。主要包括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及良好的心态等。

  其中合理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,主要包括饮食规律,少食多餐,控制食物热量的摄入,避免暴饮暴食,戒烟限酒等。

  同时适量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和游泳,也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提高,预防糖尿病的发生。

  除此之外积极良好的心态,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。

  其次,需要加强高危人群糖尿病的筛查。

  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者;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史者;年龄大于 45 岁,体重指数超过 24 者;

  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(或)高甘油三酯血症者;

  有高血压和(或)心脑血管病变者等,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糖尿病筛查,定期进行空腹血糖或糖耐量的筛查,应及早进行预防干预。

  03 如果得了糖尿病 应该如何处理呢?

  1、控制饮食。

  得了糖尿病的患者往往是与饮食习惯是密不可分的。所以控制饮食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,减缓糖尿病继续加重。

  最主要的是饮食搭配,清淡的饮食多吃绿叶的蔬菜和粗粮,不吃过于油腻或者是热量较高的甜点以及糖块、碳酸、饮料等。

  2、运动治疗。

  有氧运动能够将身体内的血糖降低,选择一些有氧的运动,如游泳慢跑慢走,骑自行车等其他一些有氧的运动,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目的,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产生与发展。

  3、药物治疗,结合医嘱。

  西药的选择主要有口服降糖药,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、格列美脲、利格列汀达格列净罗格列酮以及其他相关的口服降糖药。

  也可以选择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,胰岛素的种类有很多,包括速效胰岛素、超速效胰岛素、预混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以及中效胰岛素等。

  所以,不要盲目用吃辣的方法来应对糖尿病,需要规律的饮食、保持心情愉悦,用科学办法来预防和应对糖尿病。(来源:科普中国)
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| 产品中心| 产品套餐| 糖足文库| 新闻资讯| 公司宗旨| 在线留言| 联系我们

扫码关注我们